2013/04/27

存檔紀念

計畫動機
1. 身為台灣社會的公民,您長期關注何種議題? 其重要性,困境與不足為何?可能改善的方式為何?

食物是一個地區的產物,代表了發生在那塊土地上的人事物及其歷史。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吃到的食物太多太多,但是,我們真的知道我們吃下去的是甚麼東西嗎?在這樣的行為下,我們失去了甚麼?我們又需要重視甚麼?

這個問題,便是我一直以來關心的飲食議題,其中我主要關心的事件為下列幾項:

一、我們是否一直被人工味覺給欺騙,失去了味覺對於真正食材的感受,於是生產者也因而持續生產著早已失去自然風味的食材。
因為工作的關係,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吃外食,對於一般店家的料理及調味方式覺得沒有不妥之處。直到有一次吃到一位阿里山的朋友種植的高麗菜。「我想要試試看沒有施肥,沒有除蟲,放任高麗菜自由生長的,因為我覺得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力,它們會為了生存,而有自己的生命機制,所以我也不除草,不整地,雖然村裡的人們經過菜田都為我的菜田哭泣。」朋友笑著這麼說。

當我直接生吃只用水稍為清洗,但是被蟲咬得坑坑洞洞並且其貌不揚的高麗菜時,一股屬於高麗菜的生味先入口,但接下來便是類似麥芽的香甜化在口中,搭配著完美的青脆,回想著以往味覺的經驗,發現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高麗菜。

曾經我也以為,蜂蜜本來就會有很濃的蜂蜜香氣,但當我嘗到從蜂窩裡拿出來的蜂蜜後,才知道那股濃郁的蜂蜜香只是利用香精所製造的。因為真正的蜂蜜香聞起來清爽而淡雅,吃起來爽口而不膩。另外,在池上吃到一位婆婆自己熬煮的洛神果醬,摻進了自己釀的柑橘,一開始的味道有點帶著微苦後回甘,再加上洛神的酸氣,在口中形成了一股豐富的風味,才知道原來我之前吃的洛神醬是用香精及果膠合成的。

在這些味覺記憶中,讓我感到驚艷並且重新思考味覺感受的食物,大部份剛好都是所謂的有機農產品。會這麼說是因為跟這些農家聊過天後,發現他們其實對有機沒有太大的概念。他們只是希望不要讓人吃到化學藥劑,吃得健康,然後發現這樣耕作後,也許從一開始的收成不好,覺得好像做白工因而挫敗,到後來發現當土地的力量慢慢回復,會直接反映在作物上的美味。不只如此,生物的多樣性也逐漸成長,緩緩卻穩定的重新建立起該有的生態食物鏈。這些過程以及行為,恰巧就是我們在說的有機耕作。

諸如此類的飲食經驗,讓我思考著,究竟我們是不是一直被生活中的人工味覺給欺騙著?或是說,我們是否一直被人工合成的味道教育著,以為那樣就是食物的味道,於是對於食材的好壞無法做出分辯,也讓我們無法識別食材天然的風味。

會不會因為這樣受到味覺的影響,消費者其實也間接鼓勵著食材生產者以虛擬味覺為目標,生產已經失去原本自然風味的食材?這個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二、消費者以及有機農業之間的連結遙遠,彼此逐漸的互不相識。
受到有機產品而對味覺所產生的新刺激,讓我開始關注起有機農業。發現有機農業除了可以讓食材擁有最原始的風味,讓人們在品嘗過後,也許感受到開心愉悅身體沒有負擔的輕鬆感,而去思考在口腔裡所傳達出來的意義,因此重新想像食物它所蘊含的價值。此外,有機農業是一種好好對待著土地的方式,農人們自製有機堆肥替代化學肥料來減少對土地的傷害,利用每一期不同的耕作植物讓土地有喘息的空間而更健康。也因為這樣的過程,農產品自然乾淨無毒,對人的健康自然也會是好的。

我們是我們吃的東西所組成吃進好的東西,進行正常的代謝,身體是會有感覺的。因此,如果可以透過味覺教育的培養,懂得判斷食物的味道培養起安全飲時的概念,其實對於這些懂得友善環境的小農們會是一大鼓勵。只是經濟的發展以及傳統農業的影響,讓我們一般消費大眾脫離農業太久,不甚了解關於農業的狀況,而生產食物的人不重視味覺的感受,長久下來,兩方失去了連結,越來越遠,造成我們受到人工味覺的控制,生產者以工業化農業大量生產產品,對於土地的傷害則漸漸無法挽回。

為了再度串起消費者以及農人之間的連結,培養味覺的敏銳,不再受到人工味覺的鈍化以及支持友善環境所栽植出來的作物,便是重要的事情。

目前飲食環境的困境,以及改善的方向,我著重在下列分三個部份:

一、味覺教育以及食物教育的培養不足,是我們容易被人工味覺給控制的困境之一。
除了專門餐飲學校外,透過學校教育,其實我們所受的教育對於味道以及食材的認知是非常薄弱的。在家庭方面,受到現代社會的繁忙影響,生活型態轉變,父母對於小孩在食育上的教導有限,甚至連父母本身對於味覺的敏感度以及食材的識別度也不高。

所以,我認為學校的教育上,應該重視食物教育的養成。台南市已經將食物教育列入課程內,讓孩子認識台南豐富的農漁特產,培養正確的飲食能力及知識。國外的一些小學,甚至在校園裡有一塊地是專門教導孩子如何栽植蔬果,並且依照各種季節栽植認識當季蔬果,除了教育孩子知道大自然與食材之間的連繫之外,也讓孩子接觸土地,親手感受蔬果,進而尊重農人,關心土地。也有一些小學會讓小朋友用味覺來比較食物的差異。例如:一杯用新鮮水果現打的果汁以及一杯用水果糖漿調和的果汁,並且讓孩子去體會去感受著酸甜苦辣的,為了使孩子了解每種味道有各自代表的體會等等。

透過學校教育的影響,讓父母也間接了解食育的知識及重要性,進而重視飲食文化,提供並建立孩子良好的飲食知識,進入飲食與家庭生活之間的連結,甚至省思傳統飲食生活倫理的消逝。

二、食品標示不清以及不實,造成消費者無法明確得知食品資訊,造成被不實成份的食物味覺給誤導的困境。
有時候,因為食品成分的標識不清,讓我們不知道自己吃的是甚麼

近期知名的例子便是市面上的米粉,有九成的米粉含米量過低,充斥著廉價的玉米澱粉。這案例,明顯的看出食品標示不清,以及不實的食品名稱,讓消費者無法明確的判斷食品成份,做出選擇。政府應著手改善並嚴格審核食品標示及食品標準,讓人們有權力知道明確的食品成分。

我們常說的口腹之慾,就是在表達人類對於吃是欲望的感性的,但是若有理性的食品資訊,讓消費者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以美國牛肉為例,政府若有明確規定商家需清楚標示使用美國牛或是美國牛肉的成份,使消費者擁有正確的食品資訊。這樣,不管消費者選擇了美國牛肉與否,都是消費者依照自身飲食狀態所做的選擇。長久下來,食品在市場供需上便會有自己的定位,好的東西會被留下來,不好的東西自然會被淘汰。

如果我們本身有著對於食物的良好認知,其實對於所謂的黑心商品或是劣質食品便不會有太大的恐慌,因為我們是懂得如何去選擇的人。

三、有機農業的困境
其實近年來,消費者對於吃好的東西,這件事情的意識逐漸抬頭,越來越多人會開始重視農產品是否有農藥殘留,或是說無農藥噴灑。但是銷售價格是影響消費者的一大因素之一,以及銷售通路的不足,也是一大困境。對於有機農業的認證其實需要一筆增加成本的費用,很多小農不想將成本轉在消費者身上,沒有進行認證,但是為了增加銷售通路,若是經由產銷班販售,價格勢必又再飆漲。這些原因都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如果消費者願意去關心並且注意農業的相關消息,關心自己吃的東西的生產過程,支持有機農業生產符合地方生態以及文化環境的食物,有了這樣的概念後,為避免中間商的剝削,消費者甚至可以利用直接跟農夫買的方式產生銷售通路。這樣一來,就會有更多小農繼續努力經營,甚至漸漸影響傳統農業,讓更多人願意轉型投入有機農業的領域,一旦產品多樣化,銷售通路多元,便能讓更多消費者可以用合理的價格,享受到安全且健康的食物。

2. 影響您關注該議題的契機?
因為一個開餐廳的朋友,影響了我對飲食相關議題的關注。

本來跟他也只是老闆與客人之間的關係,但是都因為愛吃,喜歡分享彼此的心得而變成了朋友。在遇到他之前,雖然喜歡研究吃,但是對於吃到東西後的感受或是變化不算敏銳。

有一次心情低落時吃到了他煮的料理,透過這些食物的烹飪以及味道的安排,讓我感覺到他以廚師的身分,認真的了解食材並且用心的利用食材特性來料理,感受到他對食材的尊重,還有料理的堅持,覺得其實自己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學習,需要成長,而突然自我激勵了起來,這時驚覺到原來食物的撫慰可以是這麼直接並且溫暖。

接著透過他每次所呈現的料理,我才慢慢對食物有的不同於以往的發現。

原來當季的蔬果入菜味道會是最好的,於是才開始了解蔬果的節氣;原來米有所謂新鮮度,每種米有各種表現最佳口感的煮法,於是才懂得去感受外面的店家煮出來的飯差異在哪裡;原來水果不是甜又多汁就是好,去品嘗水果本身天然的風味其實充滿層次以及變化,於是才開始注意台灣土地上的物產充滿了生命力,但是也有相關的問題要去面對。以及每次人們透過食物而聚集,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也許喜悅,也許悲傷,這讓我深刻的感受著,食物不僅只是讓人類只是需要能量而活下去的要件,它其實更是一個透過味覺,去感受盤子裡面的食物所帶著的情緒及風格,進而內化成自己的生活經驗,甚至與別人的人生經驗而產生共鳴。

看到也體驗著這樣的狀態,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這樣的人,可以用料理來連結食材生產者以及吃東西的人。現代社會的生產方式,將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隔離越來越遠,可是如果透過料理的媒介進行觀念的傳達,我想在兩端的人們,可以再度的熟識與了解。在食物教育的互相學習下,生產者願意為消費者生產出品質良好的食材,因為希望消費者在吃下自己生產的東西後是開心是健康的。而消費者也願意支持生產者的用心,因為知道生產者會認真對待自己吃下肚的東西。

當我開始關注有機食材的議題時,看到有一個關於有機議題的組織叫做WWOOF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這是一個協助有機農場生產有機作物為目標的國際性組織,起源於70年代的英國,目前已經有數十個國家申請加入。WWOOF組織是協助一般民眾到農場做義工,體驗有機栽培技巧,以及感受農場的生活。其運作方式是民眾提供短暫勞力,每天工作46個小時,並由農場主人提供食宿,在互相信任、經驗交流的原則下,一起完成有機栽培,過程中也沒有金錢交易的行為。

這樣的方式讓我很心動,並且希望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參與。我認為親自去體驗並且去感受組成良好食材的環境,因素,以及過程,才能更有資格的去推廣我認為的好事情。這位朋友的影響。我更加清楚我自己想要利用這樣的方式,去了解生產端,接著用我的天賦,我的方式,讓更多人可以從味覺開始,去吃好的東西,接著重視吃的意識,並藉由食物教育,讓我們懂得飲食生活的重要,繼續或是創造出更好的飲食文化。

計畫地點
1.請提出海外行腳的地區或機構。

一、英國WWOOF (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
二、丹麥 WWOOF (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
三、瑞典 WWOOF (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

說明:
此三個國家,預計各會尋找兩個農場或是農家,體驗WWOOFing,目前正在查詢以及依照觀察主題挑選農場的性質,地點,交通,所以還沒辦法提供確切準備前往的農場資料,預計會在四月間完成與農場或是農家的連絡,確定行程。

參考網址:
WWOOF: http://www.wwoof.org/
英國WWOOF: http://www.wwoof.org.uk/
丹麥WWOOF: http://www.wwoof.dk/
瑞典WWOOF: http://www.wwoof.se/home/

2 .簡述行腳該地區將對您長期關注的議題有何助益?

一、文化刺激
歐洲飲食文化與中國飲食文化的差異所產生的文化刺激是很珍貴的。一個地區所發展的飲食文化都是需要長時間的累積,這其中包含了民族的文化性,智慧,態度,等等因素,都是十分值得去感受。究竟在看似不同的飲食文化下,我們是不是可以在其中發現兩個不同民族對食物其實可能有一樣的態度?還是我們也可能會發現也許受到環境,觀念的影響,所產生的結果則讓我們看到更多面向。

二、環境刺激
北歐地區的高緯度氣候與台灣的氣候狀態完全不同。台灣的氣候,地理環境得天獨厚,適合農業發展。北歐地區的自然環境相較之下,環境就稍差了一些,但是長久下來,北歐對於農業的發展還是闢出一條大道來。這樣的過程,也許不能拿來與台灣相比,但是這其中的所堅持的信念或是觀念,是值得去探索以及發掘的。

三、有機農業發展成熟
歐洲國家的有機農業發展行之有年,所以在觀念或是推廣以及技術上的概念都十分成熟。因為這個重要的因素,可以使得不管是在農場或是農家的WWOOFing中去發現在一個有機農業成熟的地區,一般人們或者是生產者本身對於有機、安全、健康的食材概念是如何深入生活中,並且對於食物的態度是否會有所不同。這些條件,都是幫助議題可以去深入了解的。

四、英國
英國為WWOOF的起源地,結構介紹完整,行之有年,對於進行WWOOFing的體驗,相信會有較多的資源可以參考以及觀摩,並且與經驗較為豐富的農家一起合作,可能也可以獲得很多的收穫。利用這一點優勢,讓我決定在歐洲地區的WWOOFing先從英國開始。

五、英國的飲食風評
常有英國人對於食物烹調的笑話,說是英國人最不懂的吃,或是不懂的了解食材特性。但是,其實英國人的飲食不做太多的調味,並且重視食物的均衡攝取,但是卻因飲食文化的偏見,而發展出英國人不懂得吃的這種說法。這樣的狀態下,對於味覺對於美食的定義或是說味覺對於健康之間的關聯是讓很有了解的價值。

六、丹麥
丹麥是農業大國,經過長期的發展,對於農產品的以及食品的安全建立起成熟且獨特的特色以及優勢。並且對於食品安全標準有著嚴格的審核標準,所以農產品以優質,安全,健康受到國際消費者的歡迎。我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特性,在農場參與可能的生產過程或是相關經驗,進而對於食品安全有更多的知識可以傳達。

七、瑞典
瑞典的氣候寒冷,自然環境不利農業發展,但是現在瑞典除了可以應付國內的需求外,還可以出口相關產品。並且,瑞典人也越來越重視食材的好壞與否,綠色商品十分受到歡迎。對於觀察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通路發展,或是一般農家又如何做到銷售通路的建立等等,相信是會有其價值存在。

實施方式
列出在當地實施計畫的具體方式(如課程或問卷)

一、WWOOFing!
以加入WWOOF的方式,找尋與主題相關的農場完成體驗並且接觸,實際了解有機農業可能包含的範圍,它可能是生產農產品,也可能是食物加工,也許也會是有機食物的餐廳,或者也可能一個一般的家庭,但是確以有機的方式自給自足等等。

二、嘿呦嘿呦,拔蘿蔔。
在農場親手接觸有機耕作的狀況以及流程,親自去感受食材的生長,也許是以人力的方式整理農地,而不使用任何化學藥劑得過程。也許是利用有機堆肥讓栽植物長得更好。讓自己在第一線去接觸到所謂的有機農業,並去體會其中辛苦的農業現實面,或是感受到食材所賦予的美味以及健康,這樣才有資格進而去傳遞有機作物的優點。

三、您好,今天過得好嗎?
體驗有機餐廳的WWOOF,在餐廳的工作,絕對是觀察當地飲食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藉由這樣的經驗,去了解當地菜色的烹調方式,人們在飲食的習慣或是文化,這可能會是觀察到也許甚麼菜色比較受到歡迎,可能是因為當地的環境影響,或是情感因素等等。並且,如果主人允許,我也會希望與來店的客人聊聊相關的飲食文化。進一步的了解當地風情。

四、請問您願意跟我聊聊嗎?
以訪問並且記錄農場主人的方式,來了解當地有機農業的推廣以及銷售通路的問題,經由長久下來的發展,是如何取得平衡,讓這樣關於飲食的概念又是如何帶入生活中。

四、他們是這麼做的!
透過與農家主人共同生活的起居生活,觀察不同的生活細節,邏輯,觀念,或是想法,生活習慣的文化,觀察飲食教育是如何與家庭倫理連結,而他們又是如何去實施以及傳遞到家庭成員當中。

五、嘿,一起來吃台灣菜。
料理食物的交流,我想要用烹飪的方式,先了解當地食材後,用台灣的料理方式與當地人們做味覺上的交流以及互動。例如,利用醃菜的方式,互相交流食物保存的方式,或是以當地食材煮一鍋火鍋,從湯頭慢慢熬起,加入食材一起上桌用餐。除了味覺得刺激外,也可以因為我們的飲食方式,而讓對方了解,在過年時大家會一起吃火鍋,代表著圍爐團聚,也與對方討論相關的飲食經驗,而了解飲食以及文化之間的連結。


預期效益與回饋
請擬定返台後回饋的具體作法  (包含預計何時完成彙整或分享,如何將旅行見聞化為具體實踐。)
預期效益:
一、串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連結
藉由在國外有機農場所學,不管是在耕值或是產銷方面,掌握相關概念,因地制宜的採用或是改良成適合台灣的方式。並且透過相關單位的合作或是活動,讓消費者可以親自體驗農植過程,了解有機農業並願意支持有機農業,有需求便會產生供給,使得產銷通路的擴張,更多人吃到健康並附有天然風味的食物。更重要的是,有機農業的發展,讓土地可以永續的利用,並且友善的對待我們所生活的環境。

二、吸引歐洲國家有機農場主人來台交流
WWOOFing的過程中,與農場主人相處的時間裡,傳達台灣的農業環境概念,並且也以台灣的飲食文化來吸引農場主人可以來台灣與農家交流。並且透過相關產業的機構,店家合作。我們這裡提供農場主人食宿,農場主人則提供農業的理念進行交流。不僅達成WWOOF中所追求的不以金錢為目標,而是希望共同建立一個更好的環境。

三、食物教育的推廣
讓更多重視食育的人,店家,機構一起推廣食物教育。讓食物教育不僅從學校出發,學校教導著孩子食物知識的重要性。透過店家與社區的合作,讓孩子可以跟父母一起接受味覺的訓練。接著社區與學校的結合,讓食育可以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讓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食物的知識,若是有了食物的知識,便有吃的意識

四、擁有吃的意識
藉由食材以及烹飪的結合,讓消費者可以感受到味覺經驗的差異,然後開始注意平常生活中飲食味覺的組成來源為何後,懂得往食材上游回溯了解自己吃的是甚麼東西,有別於過去,對於自己吃下肚的食物沒有自我意識,將進食這件事情以無意識的態度完成。經營或是重建起吃的意識,對要吃甚麼甚至是吃下去的食物有態度以及主權,我們便不會憂慮或是擔心該吃甚麼,不該吃甚麼。因為我們自己知道要吃甚麼。

回饋方式:
一、在計畫執行的過程中,根據當時的網路使用環境,不定時在臉書或是部落格,更新以及報告近況。可能是一張照片,可能是一種情緒的分享,可能是觀察的結論,也可能是一篇深度討論的文章,任何的可能。這樣的更新跟著時間在動,跟著地方在走,讓可以持續在關心以及注意相關議題的人們有著參與感,與我一起。

二、以書面報告的方式完成基金會的結案,包含:
1. 一千字以下的心得報告
2. 六千字以上深度駐外觀察報導

三、計畫完成後,除了提交書面心得報告以外,我會整理旅程中的相關文字記錄以及照片等等,利用部落格的方式,將相關資訊放在網站上。除了大家知道我這趟旅程所觀察到成果之外。還有一點,是關於北歐的旅行資訊。為了這趟旅程,參考了不少市面上的書籍介紹,但是看下來大部分像旅行社的參觀行程。因為這樣,讓我想要藉由這一次的旅程,讓更多想去北歐國家的人,可以知道在北歐以及英國不是只有風景名勝可以看。也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來了解這些國家文化以及特色。

四、主動尋找相關產業的店家或是機構,例如:餐廳,上下游市集,等等,討論是否以分享會的方式來推廣或是傳遞關於這次的議題,用我所觀察所看到的事情,讓大家能夠更加重視相關議題,使得我想要推廣的概念,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另外,也趁與相關產業接觸的同時,詢問他們有更多的管道可以讓農場主人來台交流,彼此在不同文化的刺激下有很好的結果。

五、此次旅途,除了根據議題所選擇的國家之外,也將預計前往大陸青海進行自助旅行三個月。在此趟旅程中,若也有接觸到有關議題的經歷或是體驗,我也會一起進行分享以及交流。

六、我想要透過烹飪的技巧,串起消費者對於正確食材的認同,這將會是長期要做的事情。未來,我還不確定會用甚麼方式來完成這件事情,也許是經營一間餐廳也許是在有相同理念的地方工作也許會是加入台灣WWOOF的農家主人之一,有太多種可能性。但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目標不會改變。我想要用我吃與烹飪的天賦,去讓人吃到好吃又對身體以及土地友善的食材,進而調整自身的飲食習慣,去懂得自己吃的是甚麼東西,接著去重視跟吃有關的事情。

可能有人會對食材與生態之間的事情有興趣,也許有人會開始去研究食品的加工也許有人會去了解食物跟情感之間的連結也許跟學校合作,幫助小朋友食物教育可以更加生動也許跟社區合作,讓飲食知識帶入家庭。

食物可以跟太多東西連結,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天賦。而我想做的就是,成為那一個讓人因為吃到我煮的東西,然後用著自己的才能,接著去影響更多的人。我不是一個想做大事的人,我想要好好的當著一個小螺絲釘,每次的學習,都是再度把我鎖緊,緊緊鎖在這一個社會裡,盡我所能的不讓他鬆動。

這是我會持續做的回饋,或是說,這是一個該盡的社會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