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7

我是在台灣的年輕人

前幾天臉書上開始轉貼起一篇陳文茜的文章,說是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閱讀過後,覺得似是而非,好像是這樣,但好像又哪裡怪怪的。

今天馬上又看到了一篇文章說是要來反擊的,叫做年輕人國家沒有對不起你。我就是最喜歡看一件事情有不同看法的人,當然馬上讀下去。

一樣的,也是覺得好像是這樣,又好像不是這樣。不過其中最有趣的是,觀察著轉貼的朋友們對於這兩篇文章的註解還有看法,因為這些不就是文中所謂的年輕人嗎?

年輕人對國家的看法。

這兩篇文章其實是無法比較的,因為敘事的手法以及角度還有作者背景很不一樣,陳文茜的文章以感性的姿態(畢竟她的咖啡都變鹹的了),像是輕輕的幫你吐露著不公。另外一個作者柏克希爾則已實事求是的角度去告訴現實層面的狀態。

老實說,我不喜歡陳文茜,她是一個玩弄文字坐享既得利益的人。柏克希爾我根本就不認識他是誰,於是去看了一下他的其它文章,大概也抓到了他的角度還有背景。

到這裡,我還是要讚嘆台灣的言論自由(雖然現在有時竟然也會有點不自由),每個人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自己的看法,就像我現在這裡跟著湊著熱鬧的叫囂一下一樣。

不過我的重點還是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每個人都可以有個人的看法,只是自己要懂得怎麼去過濾去吸收,否則吸收再多的東西,也只是使得自己更加混亂。

這個政府現在不太對勁(高雄最近預算被大刪,更是心有戚戚焉),領導者無能,幕僚很有事,在野黨自己玩,媒體崩塌,還有很多這些的確都是事實,那些所謂的大人們真的沒有對不起這個國家嗎?

我覺得他們很對不起這個國家。

以柏克希爾的角度來說的話,如果今天他是資方請了這群人來幫他治理國家,他不會覺得這群人根本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嗎?

也的確,大陸的崛起以及他們這一代年輕人的競爭意識,若不是這一次去了一趟大陸,我大概也還無法太能確切的理解他們的企圖吧,這是台灣的年輕人需要去面對的未來,柏克希爾以資方的角度尖銳的直接說出現實面向,也許是因為他的背景讓他像是抱持著“靠自己最實在”的想法寫出這篇文章。

想起這一趟去歐洲時一件常讓我想起的事情。

在丹麥時跟Hubert女兒的好友聊天,她對我說我很佩服著像妳們這樣亞洲年輕人的活力還有競爭力,因為在他們的國家,年輕人們都覺得天塌下來有政府擋著,現在他們的這一代其實就某方面來說是很消極的,也因為這樣,她覺得他們這一輩的年輕人應變能力也不算好。

我說也許吧,我們的政府不像你們的政府,當然比較起來你們課的稅也重,彼此東西方文化做事情的態度也會有差異。不過,我們的確是在一個很競爭的環境裡,政府也不太有用,靠自己比較快,所以應變的能力我想的確很不錯。

我們相視了一眼,笑了出來。

常覺得台灣社會普遍存在自我認同不足的問題,這當然是很複雜的因素組成,但是這次去了歐洲還有大陸的感受,發現我們也擁有其他也許是我們羨慕的國家所沒有的人格特質,這也是那些國家的人們所無法擁有的。

我想著為什麼會這樣,最後我想了出來:因為我們在台灣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是這樣好像不按牌裡然後有點失控而灰灰的環境下,卻有著一抹質樸而舒服的色彩畫過,我覺得那是屬於我們的顏色。

那種屬於台灣人的溫暖友善,有時好像擺爛擺爛的,但其實我們的生命力卻穩穩的被這塊土地滋養著。

我們都有自己的問題要面對,但重要的是我們願意也有勇氣去讓一切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