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7
社會困惑
1/26
前幾天看各家新聞,有一種台灣究竟是多黑暗都不開燈的感覺,一天到晚甚麼都是台灣之光,李安啊吳季剛啊出國比賽的誰啊甚麼的。
昨天跟阿萱說到這個現象,阿萱說這是集體自慰的社會,自信心及認同感不足吧。
今天就看到了吳季剛的專題報導,不外乎就是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配著誇張並且好像跟他是從小一起長大,甚麼事情我都了的情緒。但讓我比較不解以及不爽的是兩段插入的片段。
一段是吳季剛跟馬英九的對談,另一段是跟陳文茜的訪談。
我比較不解的是,這兩個片段都明顯的是在台灣放映,兩個對談人也都是會講中文的人,為什麼馬英九跟陳文茜都在講英文?
我一度覺得說不定吳季剛跟林書豪一樣,中文的表達不是很好,為了傳遞完整的概念所以用英文。結果下個片段就出現吳季剛的媽媽說,她跟他都講中文,沒講過一句英文啦。
想說的很多,但說到最後應該還是只有一句話:我很困惑我們的社會。
1/27
昨晚的發文,每個人的角度不同,看到面向也不一樣,趁著醒過來比昨天半夜思緒還要清晰的時候,我想說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其實不是要戰語言或是台灣之光,英文是個很有用的工具;成為台灣之光,他們的努力過程是值得被讚賞的,這兩個元素都沒有錯。
*英文在一些層面上代表的是西方文化,在這麼久以來的歷史(洗腦?),西方文化有時已跟高等或是優越畫上了等號。而當人們使用了英文,如果享受著他所帶來這種莫名的優越感而達到自我認同,便使人覺得悲哀。
*台灣之光這件事,需要探討的是台灣人對於教育的執行有蠻嚴重的問題。成為所謂台灣之光的人們,其實他們堅持的事情是大部分父母認為沒有用的未來。做衣服?拍電影?在我們老是叫孩子去考公務員的大環境下,又有多少人可以從堅持中去冒險犯難的受苦。
抱怨著現在的年輕人嬌生慣養,眼高手低,這些不也是上一代的父母所造成的?然後再來說別家的孩子吃不了苦。
*媒體的狀態,糟得可以,我們要有自覺去判斷或是篩選媒體傳播的資訊。
*會走到至今的社會價值觀,跟長期以來台灣的矛盾處境,經濟發展以及我們這個海島的民族性還有許多因素有關。每個人都有責任,而不是在說幾句風涼話,事不關己。
其實我一直期待著我們這一輩人成為社會中堅的時候,雖然等前面那些不放手的大人不知道還要多久。到時候,我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我們這一輩也有自己的課題要面對及處理,但是我至少知道,當那些大人沒有意識到時代的轉變,觀念的不恰當,還活在過去的榮光時,我們已經在往前走了。
在這之前,我們雖然是大人看不起的七年級生,可是我們懂得要怎麼變成更好的人,關心土地還有土地上的人們。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